如何構建“互聯網+教育”的生態閉環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胡燕 2017-04-10 08:41:32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馬化騰說:互聯網+教育是最難啃的骨頭。
俞敏洪說:99%的在線教育企業都將死亡或者半死不活。
尉遲道坤說:互聯網教育領域絕大多數企業做的都是錯誤的事情,大量企業只是在做一個環節,形成不了閉環;巨頭如果起不了領袖作用,行業不可能有新發展。
“互聯網+教育”急需構建核心價值體系
◆ ◆ ◆
體制內華而不實,企業界浮躁不已,沒有理清互聯網教育發展趨勢。自2015年3月5日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后,中國教育全面邁入了“互聯網+教育”時代 。市場上大量新概念、新產品、新平臺層出不窮,個個高喊可以變革、巔覆、重構教育。然而,這些所謂的新思維、新產品、新平臺,大多缺乏核心價值體系引導,普遍存在技術驅動、舍本逐末、理念落后、魚龍混雜、同質化嚴重等突出問題。大量在線教育企業產品“為商業而生”,普遍走入誤區,沒有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出現,在皮毛式的互聯網教育道路上狂奔,已經走到了“浮躁癌”晚期 。構建核心價值體系,已成為中國互聯網教育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
云平臺建設亂象叢生是突出體現
◆ ◆ ◆
2012年9月5日,劉延東副總理(時任國務委員)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三通兩平臺”的教育信息化戰略部署;2014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出臺下發《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有效機制的實施方案》后,全國各地教育云平臺建設迎來一個高潮。但直到現在,國內還沒有出現一個標桿性云平臺得到廣泛認可,大量教育云平臺一直處在各自為政、無序建設之中,大多仍然屬于“信息化云平臺”,遠遠沒有“互聯”,跟不上互聯網時代教育發展變革步伐 。多年來,重建設輕應用等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一個學校十幾個平臺,一個教師幾十個帳號,已是普遍現象,已成為中國互聯網教育發展改革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網絡學習空間走入“社交”誤區。國家提出“三通兩平臺”戰略部署后,國內各企業紛紛推出各自的網絡學習空間,但大多屬于模仿社交類空間建設,弱化“學習”根本屬性,理念落后、技術炫酷、舍本逐末、魚龍混雜充斥整個業界,遠遠跟不上互聯網時代教育教學真實需求,導致空間利用率很低,大量淪為擺設,這也是互聯網教育缺乏核心價值體系最根本的原因 。
教育資源平臺建設沒有突破。資源泛濫、魚龍混雜、標準不一、缺乏整合,大量名師、專家優質教育智慧和思想反而被網絡淹沒,覆蓋率很低,是目前面臨的最突出問題 。在體制內部,多年來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和資金建設資源,卻因為規劃不科學,沒有形成合理的長效資源建設機制,重建不重用,重復建設,浪費極大。企業資源也大多跟不上教育需求,沒有變革性理念的平臺出現,同質化極其嚴重,無法與教育教學高效融合,現實中大量國內主流資源型企業也在艱難度日 。
在線教育陷入誤區和困局。互聯網時代,教育趨于高度開放共享,尤其是K12階段,知識體系非常穩定,優質教育資源將逐步走向免費,企業做在線教育本身空間不大。 大量企業和創業者匆忙涌入,重復生產一堆“雞肋”式產品,鮮有突破創新之處,造成了產業誤區和虛假繁榮。經過多年努力,普遍遭遇盈利困局,行業前景堪憂。現實中,一些產品普遍存在誘導、捆綁學生家長強制消費,完全變成了商業化的產品,影響惡劣,實屬互聯網教育領域“毒瘤”。
教育云平臺的亂象根源。理念非常落后 ;大量平臺停留在“技術驅動”和“全員制造”的初級階段,企業對“互聯網+教育”認識遠遠不夠,沒有專業理論和核心價值體系做支撐,不懂教育需求,和實際應用脫節,沒有真正體現“互聯”屬性。頂層設計極弱 ;各級各類企業和教育部門一哄而上,頂層規劃混亂,缺乏行業標準,專業性差、功能交叉,無法解決好“最后一公里應用”問題。管理服務缺失 ;大量設施平臺缺乏專業管理、粗放式管理,或者只關注技術服務,違背互聯網基本精神,行業變革更是無從談起。信息孤島嚴重 ;商業模式仍然停留在傳統買賣式、封閉式、買賣式的作坊式建設階段,導致各平臺間信息孤島從未消除,網絡信息資源大爆炸,優質教育智慧被網絡淹沒,覆蓋率很低,又產生了“雙重信息孤島”,危害更大。
構建核心價值體系之基本原則
◆ ◆ ◆
“優質教育資源最大化覆蓋”是互聯網教育的“核心目標”,而“最大化”則是有別于“信息化教育”的最本質轉變 ,涉及到諸如“教育體制生態、教育教學理念、科學機制保障、前沿科技支撐”等一系列系統性重構和變革;重在用互聯網思維解決中國教育長期以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回歸教育本真,也是一個全新的教育思維和實踐范式。未來,必須下大力氣根治浮躁高發、亂象叢生的產業現狀,堅決摒棄舍本逐末、華而不實的“技術思維”創新,緊盯“核心目標”,圍繞教育云平臺進行大力創新和建章立制,構建全方位的核心價值體系,方能適應未來“互聯網+教育”的總體發展改革需求。
強化頂層設計 。政府規范引導,企業建設運營,統一標準規劃:基礎核心平臺應做到全國統一化部署,高級應用平臺應區域性高度統一,信息資源高度整合,逐步消除信息孤島。
互聯網思維重構 。要從“信息化云平臺”躍升到“互聯網化云平臺”層面,從體制痛點和真實需求出發設計產品,用互聯網思維實現傳統教育體系、流程、結構、規則、管理等互聯網化,打通體制內外,推倒“圍墻”,促進全社會教育資源的整合和重構。
打造開放生態 。互聯網教育是趨于高度開放共享的,現有的一些商業模式已遠遠落后;企業間絕不能再一哄而上、跑馬圈地、固步自封,要切實加強產業合作,形成合作共贏、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的發展態勢,降低各方投入成本,打造可持續發展的開放生態。
打造互聯網教育的“核心入口”
◆ ◆ ◆
一個行業要因為互聯網去變革,一定是出現標桿性的入口級平臺 。這樣的產品不是眼下熱議的智慧教育、未來課堂、教育大數據等,而是基礎應用平臺的統一化和標準化。應重點圍繞“三通兩平臺”中應用屬性較強的網絡學習空間、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和網絡課堂等平臺,在“互聯”二字方面重點突破,在理念、產品、技術等方面大幅重構,形成一個“核心入口”,逐步實現教育領域全要素的互聯,使“互聯網+教育”的推進更加精準和可靠。
網絡學習空間要回歸本質屬性 。網絡學習空間應打造成為一個優質教育智慧、思想、信息、資源層層匯聚和精準分發的“入口”,將“推送式”知識傳播做為核心要素,形成一站式學習場所,使每一個參與者都能快速得到最具價值的學習內容。師生空間重在發揮名師、專家的思想匯聚和引領作用,讓每一份最優秀的教育論文、教學設計、課件、微課、教學心得、反思實踐、預習、作業、試題、拓展閱讀等得到最大化“傳播”,適度弱化自媒體和社交屬性;家長空間要注重區域連接、校內外連接,與家庭教育進行無縫對接,融入到教育教學改革整體框架。同時,須打造各級各類專業學習群,組織行業權威專家引領規模傳播,細分人群精準覆蓋,逐步擴展為一個全民終生教育學習場所。
教育資源平臺建設重在理念重構 。要徹底走出“紅海”建設誤區,從平臺建設理念和機制上重點突破;統一標準,政企聯動建設,國家、省兩級重點部署即可,可大大減輕建設負擔。通過“替換法”資源建設機制,即每類資源可自定義數量,未來建設資源實行舉全省之力優劣“替換法”建設,可及時淘汰劣質過時資源,把最優質的資源沉淀到平臺中,解決體制內多年來資源建設“頑疾”,可做到省級部署、全國匯聚,依托構建可永久使用的資源建設長效機制;也可對各類企業資源進行強力清洗,為開展智慧教育、在線教育、自適應學習、電子書包等工作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未來每年可為體制內節省幾百億以上資金。
打造開放連通的網絡課堂生態平臺 。對于業界一些關注熱點,如智慧教育、教育大數據等,目前還遠遠沒有成熟,僅僅適合小范圍研究應用。應重點圍繞體制內開展的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在線開放課堂等加大合作力度,開發或形成統一標準的應用環境,打通地域屏障,實現無障礙對接和各類終端開放接入,快速實現體制內在線教育常態化,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最大化覆蓋和共享。
當然,需要重構的不僅僅是這些。必須強調的是,教育云平臺的整合重構意義重大,直接關系到互聯網教育改革進程,也是一項難度極高,專業性、復雜性和系統性極強的工程。需要企業修好教育內功,注重宏觀教育管理與微觀教學實踐的互聯,在理念、技術、產品等方面有巨大創新;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門廣泛接納,從應用領域出發,過渡到管理領域,進行漸進式整合,系統化重構,拋棄急功近利心態,才能取得突破。
多措并舉構筑生態閉環
◆ ◆ ◆
“媒體思維”的引領戰略 :要把媒體思維作為互聯網教育變革的焦點思維,將各類教育網站、網絡校園電視臺完全重構,一體化建設,形成“全媒體生態圈”;與個人網絡學習空間實現直通和“互聯”,優質信息資源層層匯聚,高度共享,跨區域覆蓋。不斷依靠“媒體炸彈”,匯聚最優秀的教育理念、最適合的教育實踐、最先進的教育成果,最實際的教育產品等進行精準推送、規模化覆蓋,大幅減少在推進過程中的盲目創新和低效實踐,逐步形成統一化標準化的發展生態,使創新真正落到實處。同時,不斷弘揚教育正能量,塑造教育新形象,打好媒體攻堅戰,逐步根治教育各種亂象,助推教育回歸本真。
“全員傳播”的運營體系 :教育部門要從“全員制造”轉向“全員傳播”,讓每一個參與者從優質資源的“建設者”變成“傳播者”,這也是“互聯網思維”有別于“信息化思維”的最本質、最重要的轉變,須予以高度重視。將最優質的教育信息、資源和智慧進行精準化、人性化、規模化、最大化傳播作為云平臺核心運營體系,使每一位學習者都能及時得到最專業、最權威、最優質的學習內容和資源,大大減輕師生家長負擔。同時,為應對富媒體、自媒體時代下網絡垃圾信息漫延,要摒棄低質低效無用的內容制造和傳播,營造綠色純凈的網絡學習空間,讓師生家長放心應用。
“服務驅動”的發展理念 :企業要牢牢樹立服務驅動的發展理念,在服務融合上重點突破,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合力,成立專業化服務聯盟,從傳統“項目式”服務轉變為專業“駐地式”服務模式,為當地教育部門、師生、家長提供統一、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要切實扎根當地教育部門一線,與教育教學完全融合到一起搞服務,做最熟悉教育的企業服務團隊,解決教育部門的后顧之憂。依托服務驅動產業規模,拓寬盈利渠道,打造“多贏”生態。
互聯網教育產業規模龐大,在平臺、內容、資源、服務等方面,企業要敢于放棄眼前利益,解放思想,超前部署,探索對教育部門完全免費的商業模式。通過整合部分產業服務力量,將中間商部分利益轉變為統一專業化的服務,形成服務整合的商業模式;從而促進優質教育產品的最大化覆蓋,加快淘汰落后產業,逐步變革教育產業服務鏈,徹底擺脫封閉式、買賣式、碎片化建設的束縛,推動互聯網教育核心價值體系加速形成。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