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如何創建有使命感的世界?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胡燕 2017-05-31 13:46:47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在美國波士頓時間5月25日下午3點,哈佛大學舉辦了2017屆學生的畢業典禮。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回到母校,做了畢業典禮演講。在這場畢業典禮演講中,小扎演講的主題是創建一個所有人都有使命感的世界!
在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千禧一代已經漸漸成為社會主力,我們這一代人所面對的是與歷史上任何時期都不同的社會體系,小扎表示現在最大的機會是全球性的,我們可以成為終結貧窮和結束疾病的一代人。但同時我們也意識到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也需要全球性的協作,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應對氣候變化或預防全球大瘟疫,要想取得進步不能靠單個城市或國家,更是要團結全球社會。
回顧歷史,歷史的車輪總是青睞于更大基數的集體,從部落到城市到國家,來實現我們不能單獨做的事情。
那么,我們千禧一代,要如何來創建一個讓所有人都有使命感的世界呢?
從我國的發展現狀來看,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到社會集體所面臨的困境,在“地球村”愈漸普及的現代社會,我們不僅面臨著能源枯竭、環境惡化、區域性暴恐戰爭、老齡化加劇、經濟下行及國際間政治不穩定等問題,同時伴隨著人工智能帶來的技術革命,可以預見我們現在的很多工作都會被機器所取代,以及城市人口密度越來越大所帶來的城市環境壓力與財富不均等等問題。
數據表示,考察一個城市是否宜居的最核心的要素并不是自然環境,而是公共服務、制度供給能否均等化。同樣,聯合國人居署重點考察的是在這個城市中居住的居民能否普遍獲得工作機會、供水、能源、衛生等基本服務,能否公平獲得公共服務成為一個非常核心的標準。
根據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結果,中國有7億多人,也就是51%的人口是擁擠在0.9%的國土面積上。我們的城市人口密度越來越大,城市環境壓力越來越大,2017年前四個月京津冀區域PM2.5濃度同比上升19.7%。在這樣一個生存環境下,我們說智慧城市趨勢越來越快,它不僅僅只是營銷概念,而是因為傳統的城市不適應現階段社會發展了。
我們要想創造更加有“目標”、有“使命”的世界,當前亟待解決的事就是改善城市狀況,發展智慧城市。
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就是以智慧的理念規劃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設城市,以智慧的手段管理城市,用智慧的方式發展城市,從而提高城市空間的可達性,使城市更加具有活力和長足的發展。
智慧城市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1、智慧城市能夠改善城市和居民之間的關系
政府通常希望借助智慧城市的發展,來提升電子政務和基礎設施的等級,必然會盡可能優化整合各種資源,城市規劃、建筑讓人賞心悅目,讓生活在其中的市民可以陶冶性情心情愉快而不是壓力,也就是發展適合人的全面發展的城市。
2、智慧城市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智能,信息技術無處不在
智慧城市是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平臺和載體,伴隨著4G的普及和手機的巨變,移動互聯網加速發展,移動互聯網應用已經深入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流量和網速的同時提升下,現代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移動互聯網。
3、智慧城市需要平衡公共服務資源
由于公共資源在地域、時間利用及類型利用上存在嚴重失衡,智慧城市的發展需因地制宜。不能否認的是互聯網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公平”,智慧城市的發展則會幫助這些資源做到更加平等。比如說,共享單車的出現不僅節能,而且減排。
安防行業在智慧城市中的具體應用有哪些?
隨著“京津冀地區城市交通大腦及雄安新區智慧城市”的規劃和完善,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迎來發展機遇,將給“物聯網、車聯網及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相關企業、及相關示范區建設項目”帶來諸多商業機會。
比如安防巨頭海康威視在智慧社區業務中定位在產品及解決方案供應商,提供社區聯網綜合安防解決方案,包含智慧社區統一安防平臺,以及可視對講、視頻監控、周界報警、門禁、人員出入口、停車場、巡更、訪客、梯控、消費、考勤、廣告屏等產品及子系統。在業界最完整的安全場景基礎上,構建各種智能生活場景,通過聯網智能安防體現出社區住戶日常使用的便利性、體驗性、參與性,從而提高整個智慧社區系統的使用粘性。
而在安防大數據背景下,大華推出“DeepSense睿智”系列的視頻結構化服務器,“DeepSense睿智”系列的視頻結構化服務器主要功能是把實時視頻進行結構化分析。將復雜場景中的人、機動車、非機動車分離(共可區分轎車、面包車、公交車、卡車、貨車,2輪非機動車、3輪非機動車、行人等類型),全方位提取車輛特征,如車型、車系、車身顏色、車牌顏色、車牌號碼識別、主副駕駛是否系安全帶、是否打電話、有無遮陽板、有無年檢標、有無掛墜、有無紙巾盒;針對行人,“DeepSense睿智”服務器可以多方面分析其相關特征,包括性別、表情、年齡段、服飾特征(上下衣著顏色、眼鏡)、攜帶物特征(背包、打傘)、運動特征等。同時,也可以針對符合像素要求的人臉、車輛號牌,進行識別。
結語: 美國社會哲學家劉易斯·芒福德說過一句話,“城市的最終任務是促進人們自覺地參加宇宙和歷史的進程”。我們既然身處技術變革時代浪潮之中,如何把握機會、學習并且促進社會良性發展成為每個人必須思考的問題。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