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拼接處理器選型中的關鍵與使用者的一些概念誤區
來源:勵音CERISOUND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09-05-06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1、屏幕尺寸與分辨率、像素的概念
有些使用者會認為,想增加顯示內容只要增大顯示器尺寸就可以了。事實并不是這樣,一臺機器信息量的顯示決定因素是所能輸出的像素數量。例如一臺普通液晶顯示器的分辨率為1024*768,那么像素就有1024x768=786432,差不多80萬像素,有時會被稱為1M(百萬)像素;而如果分辨率是1600*1200的話,像素就會有差不多2M(百萬)像素。而一般超大尺寸的屏幕(如等離子或家用液晶電視)的像素只有100萬像素左右,盡管尺寸有42英寸或更大。有些商家在這方面會有欺騙行為,比如我曾看到過某日本名牌的液晶電視(可作顯示器),說明書上標稱300萬像素,仔細觀察計算方法,竟然是:1366*768*3,1366*768是分辨率,*3的解釋竟然是說每個顯示的像點有三種顏色(三原色),所以*3。這樣的行為完全是欺騙,像素的概念就是分辨率所能顯示的點數(信息量),而每個點應該是能顯示各種顏色的。
所以,我們如果對信息量的顯示有要求的話,應該去看分辨率或者像素(真正概念的像素);而尺寸的選擇只是為了適應使用的環境和習慣(根據擺放空間和自己的觀看距離)。
2、選擇產品的一些必須考慮的標準
現在市場上產品的品牌、型號紛紜復雜,如何選擇,需要多方面考慮,才能充分滿足使用需求并且節省必要成本。有幾點提出供大家參考:
A、技術領先性,多屏及特殊顯示技術的領先程度決定了最終產品的性能,研發廠商如果能有從硬件到軟件上的先進技術,對于產品的性能將起到決定作用。在技術的衡量上面應該考慮到需求重點能否滿足,而不是僅看品牌名氣或者一些與技術、性能無直接關系的測試指標。現在市場上有很多多屏產品,使用的硬件核心是若干年前的,這會造成性能上的瓶頸,而這種瓶頸是無法用板卡設計或驅動設計加以改善的,屬于先天不足。而還有一些新進入多屏行業的廠商,盡管在三維處理或其他方面(如顯卡市場占有率)上面有一些優勢,但畢竟在多屏方面的技術并不全面,這會造成在多屏性能、功能上的無法充分滿足需要的屏障。
B、穩定性,使用者在使用產品時,對于穩定性的要求有時甚至超過性能指標,尤其是在重要應用領域(如監控、軍事、醫療等),這方面的指標(平均無故障時間、產品使用環境要求等)不容忽視。
C、產品生命周期,任何產品一旦被應用于行業,形成穩定的解決方案,就需要產品供應廠商能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時間內(一般要若干年甚至超過10年)不能停止供貨及服務。而現在普通市場上絕大多數產品的生命期只有半年到一兩年,這樣短的時間會造成與行業應用方案研發、實施上的時間錯位,研發人員還未能將方案穩定地付諸使用時,可能產品就淘汰了。從另一角度看,廠商在未能充分將硬件性能改善到最穩定階段時,就又將注意力集中到新的硬件上了。
D、產品性能、功能的明確對比、測試,在很多客戶提出需求后,不同的廠商會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看似差不多,但客戶往往會忽略或者不懂得不同方案之間的本質區別,這樣會造成在方案實施后在使用過程中才逐漸發現一些無法彌補的缺憾。所以,在方案確定階段,對于產品、方案的各項必要功能、必要性能方面的比較、測試尤為重要,而不要將注意力重點僅僅停留在價格上面。
3、提出解決方案之前的必備信息
在我們給客戶提出顯示解決方案之前,我們需要清楚了解客戶的需求,以下信息是必備的:
- 硬件平臺(主機硬件配置、總線接口等)
- 軟件平臺(操作系統及版本)
- 應用平臺(應用軟件)以及應用方面的需求(如何使用,包括必要的應用素材信息)
- 投入預算或預估
通過以上信息及其他信息分析后,可以提出一些基本的解決方案,這些方案的最終確認前往往還需要進行必要的測試,這樣才能提高方案可實施的幾率。
綜上所述,我們在選擇同類大屏拼接處理器,不僅僅局限于在品牌上的考慮,而更重要的是在其產品的性能、質量、功能方面能否在該項目發揮其重要的一面,性價比突出的產品在項目上的應用將會大大節約項目成本,同理,也為用戶減少更大的項目預算,收到預期的良好效果。
評論comment